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五一出行如何应对“二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正文摘要:

2023年“五一”前的周末,家住北京的王木(化名)又“阳”了。没参加大型展会的人也有“二阳”的。担心被“二阳潮”扫到,不少人又重新戴上了口罩。从国家疾控中心4月22日披露的最新数据看,“第二波”大规模新冠病毒感染潮尚未出现。3月底,每日上报新冠核酸阳性数超过3000例,抗原阳性数也多在百例以上。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控科主任医师倪语星也说,身边确实出现一些“二阳”患者,但是在医院接诊的数量上还没有感到大幅的增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个人不必担心“二阳”。五一出行如何应对“二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资料图)

如果在XBB以后,没有新变异株出现,这一波的新冠感染可能从此就慢慢远去

文 | 《财经》记者 凌馨 辛颖

编辑 | 王小

2023年“五一”前的周末,家住北京的王木(化名)又“阳”了。上周,她刚去上海参加车展,4月20日开始发热、全身疼痛,检测抗原后发现又感染新冠病毒了,一同参加车展的同事也有不少感染了新冠。

没参加大型展会的人也有“二阳”的。一位河北保定居民4月24日刚从医院取回检测单,发现原来前几天的“感冒”是感染新冠了。他们小两口最近基本都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两位老人帮着带孩子,也就出门买个菜啥的,但全家都出现了感冒症状。

担心被“二阳潮”扫到,不少人又重新戴上了口罩。订好“五一”出行计划的人也有些犹豫,这趟出门被感染的几率到底有多高,需要做些什么额外准备,要不要提前再去打个加强针?

医院门诊,没有明显的新冠患者增多

从国家疾控中心4月22日披露的最新数据看,“第二波”大规模新冠病毒感染潮尚未出现。

4月7日—20日两周内,全国每天上报的新冠核酸阳性数,在2000例上下浮动,每日上报抗原阳性数30例—120例不等。这比3月24日—4月6日那两周,有所下降。3月底,每日上报新冠核酸阳性数超过3000例,抗原阳性数也多在百例以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告诉《财经》记者,在门诊,没有明显的新冠患者增多。

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控科主任医师倪语星也说,身边确实出现一些“二阳”患者,但是在医院接诊的数量上还没有感到大幅的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数2022年12月22日达到高峰的694万后波动下降,到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抗原检测阳性人数2023年4月20日仅79例。

从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看,4月20日为23.6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1.8%。在2022年12月23日新冠感染达到峰值时,这个数是286.7万人次。

既然如此,为什么感觉身边感染新冠的人多起来了?

这可能与流感病毒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中的占比下降有关。3月底以来,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由55.5%降到了35.3%。如此,新冠阳性病例绝对数虽在下降,占比却由3月底的2.3%升到了3.2%。

倪语星分析,还没得过新冠的人要更当心。在第一波高峰中没有感染,虽然是免疫力较好的一种体现,但是没有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的特异性免疫比打过疫苗的效果还要更好一些,所以没有感染过的人群感染风险还是相对高。

从已有案例看,那些再次感染病毒阳性患者,目前症状相对较轻。

前述保定居民和丈夫、未满周岁的孩子,都属于“二阳”,这次感染他们都没有发热,甚至连嗓子都不疼,就是有点鼻塞。公婆年纪大,分别发烧两三天后,也就好了。

王广发介绍,目前新冠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发热门诊,相对少有严重到需要呼吸科就诊的。这与2022年底“第一波”时的情况明显不同。

对于“第二波”新冠疫情是否会出现,将有多严重,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在4月中旬的一次公开会议上表示,第二波疫情即便发生,也不会像第一波那么迅速冲击绝大多数人。

这是因为,经历了2022年底的疫情高峰,大部分人体内针对各种新型奥密克戎亚株的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被感染之前,免疫基础会更高。虽然像XBB等新的流行株免疫逃逸更强,但是,“存在中和反应就证明这些新病毒株在体液免疫上都没有彻底做到免疫逃逸”。

“可以推测,中国即便因为某个新奥密克戎亚株出现二次疫情,严重程度会小于甚至是远小于第一波疫情。”吴尊友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个人不必担心“二阳”。相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4月20日举办的感染免疫高峰论坛上提醒: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未接种疫苗的人都要警惕在“第二波”中被感染,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感染风险也较高。

“新冠病毒会找到每一个人。”张文宏引用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的话道。当群体免疫的屏障建立起来后,新冠病毒会去寻找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的人。

XBB.1.16变异株来了吗?

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中国共监测到42例XBB.1.16变异株。

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3647例,主要来自印度(63.4%)、美国(10.9%)和新加坡(6.9%)。3月以来,XBB.1.16在印度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

目前,XBB.1.16在中国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国内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4.3%)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3.0%)。

总体来看,北京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海南、山西和天津两簇进化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

国家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全国共报送近3.3万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其中42例XBB.1.16,占比0.1%。

“接下来(XBB及其分支)在中国大陆的占比也会逐渐上升。它会把有效的中和抗体的保护时间缩短,从6个月缩短至4个-5个月。“张文宏分析。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它是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的600多种变异株之一,也是137种XBB亚分支之一。XBB.1.16于2023年1月首次被发现,3月5日被正式命名。

XBB.1.16的S蛋白上的新增突变位点,使其比父代XBB.1更容易传播,且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鉴于XBB.1.16相对于其他变异株的增长优势,世界卫生组织(WHO)于3月22日指定其为监测变异株。

国外研究显示,XBB.1.16的传播效率略高于此前流行的XBB.1和XBB.1.5变异株,其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目前,暂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或死亡增多的报道,也未见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疾病严重程度更高的报告,但在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等脆弱人群中,不排除因个体差异引起较重的临床表现。

张文宏称,中国正在积极监测。“一方面监测有没有新的变异株进入,另一方面监测新的变异株造成的重症程度是否更高。”

对于当前的新冠防控形势,国家疾控局4月12日表示,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株还在不断变异,我国仍存在疫情反弹的风险。

后续是否会出现第二轮高峰,主要取决于病毒的变异情况。倪语星分析,一是病毒的传播力是否增强,另外就是“毒性”,即感染后的症状是否严重。从过去的几个月看,没有这两方面都出现大幅的变化,那么就可以维持新冠病毒在乙类乙管,不用过度担心会出现新一波感染高峰。

张文宏表示,如果在XBB以后,没有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那么这一波的感染可能从此就慢慢远去,我们一直会看到低水平的、反复存在的epidemic(流行病)”。反之,若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又会有一波新的感染,“毒力最强的毒株在哪里,我们不知道”。

“五一”出行,做点啥准备?

“五一”作为2023年春节后首个长假,各大景区已经预定好“人山人海”模式。但“二阳”已经出现在身边,如何放心出游?

倪语星向《财经》记者表示,大部分人都不用做特殊准备,也不需要过度准备药品,医院的药品供应非常充足,不太可能会出现去年底的药品紧缺情况。

“高风险人群仍需多注意,比如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高龄者,在人群聚集的密闭空间要加强防护。”王广发说。

新冠病毒的威胁虽然降低了,但并不意味着疫情消失。即便目前新冠疫情处于大流行三年以来的低谷,全球每个月仍然有超过两万人死于新冠。尤其是老年人、免疫抑制人群等特殊人群,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85岁以上高龄老人在新冠死亡中的占比越来越突出。

接种第四针疫苗,仍然是高风险人群应对感染新冠的主要手段之一。截至4月2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443.2万剂次。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在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疫苗还是要打。现阶段,“我们既不能有新冠恐惧症,也不能有新冠忽视症。”

王广发也认为,现有的疫苗虽然是针对一些早期的毒株,但对新毒株有一定防护效果。当然现在新出的一些多价疫苗,防护力也更强。他建议,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还是接种新冠疫苗,目前没必要全体都接种。

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建议,老年人、年纪较轻的成年合并症患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孕妇、前线卫生工作者等,接种额外的加强针,与前一剂间隔6个月或12个月。

对于加强免疫的疫苗类型,中国新版方案优先推荐使用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也可选择其他重组蛋白疫苗或病毒载体疫苗。

WHO专家组也建议,调整疫苗类型,各国可考虑使用针对奥密克戎亚谱系BA.5的二价mRNA疫苗作为基础免疫疫苗。

五一出行如何应对“二阳”相关阅读:

五一会加速新冠“二次感染”到来吗?还需要打疫苗吗?

来源:生命时报

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阳性抗原,称“二阳”了。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称,4月14日至4月20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15日公布数据称首次监测到的15例XBB.1.16,本周已增加到42例。

五一假期将近,很多人准备出行,该如何理性看待“二阳”的话题?《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为你解答。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党双锁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牛雨蕾

1

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如何?是否能突破免疫屏障?

李侗曾:当前全球流行的XBB毒株有特殊位置的变异,主要是增加了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意味着传染性更强了。

近段时间,临床上新发病例仍以“初阳”的人为主。人群中第一轮感染的抗体水平仍旧存在,病毒不太可能突破群体免疫屏障。

但到下半年后,尤其是冬季,群体的抗体水平开始下降,如有更新的变异毒株开始流行,还是有可能出现较多的感染者。

党双锁:病毒变异将带来一些特殊症状,如眼部出现结膜炎等。新冠对免疫屏障的影响则包括多个层次:

从群体层面来说,此前的一轮感染中约有70%病人“阳过”,产生了抗体,未来在群体层面不会再有大量的人群“二阳”。

但从个体层面来说,在一个大流通环境下,体内抗体数量较低的人感染概率还是较高的。此前没有感染过的人、感染过了但感染前没有接种疫苗、感染过了也接种了疫苗但体内抗体水平仍较低的人等,仍有较高的感染可能性。

2

人群抗体可能出现怎样的变化?普通人有必要查抗体吗?

李侗曾:没有症状的就不必专门查。医院里查的都是核心抗体的数量,并不是保护性抗体的数量。保护性抗体属于S蛋白抗体,只有在研究机构、疾控机构的检验部门才能检测。

换句话说,医院里查到的抗体水平,并不能决定个体的感染风险,并不能保证得或不得。临床上“二阳”的病例并不多,也没有发现其体内抗体数量的特殊性。

党双锁:文献揭示,个体感染后1~2个月抗体量呈高峰状态,此后逐渐下降,半年后降至较低水平,感染率就会增加。近期有发烧、身体不舒服的人,可尽量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新冠。

3

“二阳”的症状会比“初阳”更轻吗?

李侗曾:会轻一些。“二阳”症状仍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咳嗽咽痛等为主,约3天后体温正常。

党双锁:本身身体情况差的人,老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症状不一定会更轻。

4

会不会有第二波高峰?对于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您怎么看?

李侗曾:不会集中暴发,且由于第一轮大部分人已经有了抗体、当前的药物储备也较多、医生的治疗经验更丰富,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都会低很多。

党双锁:不会出现波峰,可能出现小波浪。此前一轮感染后,大量人群形成了人群范围的免疫屏障,此轮感染人数不会很多,不会有大范围的波峰。

5

我们还要不要打疫苗?很多人觉得没必要了,您怎么看?

李侗曾:大家从心态上都希望,疫苗能保护机体不感染。此前一部分人接种后也感染了,于是有失望的情绪,导致接种疫苗的意愿下降。

但大家一定要了解,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危重症风险。尤其是如果秋冬季开始流行,打疫苗更有利于个体防护。

未来疫苗的接种重点是脆弱人群。接种的种类也会更丰富,有吸入式疫苗,二价、四价疫苗等。

党双锁:能接种尽量接种。我们在临床发现,完整完成三次接种的人体内抗体水平,较没有接种的人来说更高。

6

如果打疫苗,该打什么疫苗?二价疫苗有什么作用?

李侗曾:二价四价疫苗、mRNA疫苗等,都是针对奥密克戎病毒的疫苗,预防上可能会有更好效果。

此外,吸入式疫苗也能提供更好的呼吸道黏膜保护,在上呼吸道产生黏膜抗体,可以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吸入式疫苗已经有不少地方能用,二价、四价的疫苗预计下半年普及。

7

需要储备一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吗?

党双锁:不建议大家抢购。国内特效药已上市,储备量足够。

李侗曾:特效药、抗病毒药物等,医疗机构的确需要储备,尤其是基层,如社区医院、学校等机关单位的医务室等,将储备前移,群众需要时就可以及时使用。

普通人则不建议,一方面会造成浪费,让真正需要用的人买不到;另一方面药物都有禁忌、相互作用,普通人拿不准时贸然吃药反而会适得其反。

家庭储备日常需要的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药就可以。储量也按照日常需求,不必大量储备。

此外,大家也要明确,无论是中草药还是西药,都没有预防作用,只在有症状时可以治疗、缓解。

8

五一假期很多人即将踏上旅程,应注意什么?

李侗曾:出行肯定会增加交叉感染风险,个体要做好防护,尤其需注意手部卫生。没有阳过的人群、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等脆弱人群,更要做好防护,尽量错峰出行。

党双锁:大家已经封了三年,今年春天一定要畅快出游,但该做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口罩需分情况讨论:在室内及人群密集处,仍需要佩戴;在户外人少、空气流通强的地方,可适当摘掉。

以上就是关于五一出行如何应对“二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推荐阅读